5/05/2008

令人很可怕的所謂"自尊"

今日, 我看到報紙的一篇專欄自尊- 基本上是人的尊嚴, 但....有時當基本溫跑也受挑戰的時候, "自尊"真是可以當飯吃嗎

黃貴有﹕拒領綜援就是「有骨氣」? (明報) 05月 05日 星期一 05:10AM

【明報專訊】國家殘疾運動員金晶在法國運送奧運聖火途中力抗「搶火之徒」而被內地人民譽為「民族英雄」。其實,香港一直以來對某些事、某些人都會視為「英雄」的行為。但其中無奈地是對於一些貧窮家庭或人物堅拒領取綜援而視之為「有骨氣」、「英雄」之類。這種論述背後隱喻出「領取綜援」的人是「無用」的、「無骨氣」的。這種演繹不但存在市民心上,更甚是存在決策者、為政者的信念中。因而長久以來,政府有意無意之間也會把領取綜援的人士打造成「老弱傷殘」、「無依無靠」,尚有少少「骨氣」的人也應該堅持「自力更生」,跟領取綜援之徒劃清界線。

正正這份崇尚「窮得有骨氣」的社會氣氛造成了過去不少悲哀及無奈的故事。從傳媒報道中,去年8月有一位患有先天心臟病的的士司機因長期抱病開工病發暴斃;同年10月一位賣拖鞋為生的80歲老婦遭貨車撞倒。另外同年12月一位智障漢隨母拾荒維生,因工作過累在路邊睡時被人縱火燒傷;今年2月一名女士因丈夫失業拒領綜援而任職外賣速遞員時遇上意外身亡。至於4月一名窮爸爸因長子一句「有手有腳,不用領綜援」而停止綜援,導致一家三餐不繼,子女連上學的車費亦拿不出。這種「骨氣」所換來是什麼?淚水?!唏噓?!抑或無數的「後悔」?!

當然,筆者並非鼓勵「隨意」申領綜援,但必須矯正一些人認為「申領綜援會令申領者失去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絕處求生的能力」的謬誤,因為筆者所接觸過的領取綜援的個案莫不是「走投無路」也不會申請綜援,因為當時社會上仍然存在這份對綜援的負面標籤,即使成功獲領綜援的人也需要承受不少社會的壓力,當家長的總是「百般苦味在心頭」,做子女的則極力掩飾自己家庭這個「處境」。加上,他們面對政府不少防止「濫用綜援」的審查及鼓勵他們「自力更生」的措施,領取綜援人士的生活絕不是局外人所說般的「自在」。


有需要時申綜援 不必退縮自愧
如果經濟有困難的人,只是盲從被扭曲意思的「骨氣」,拒絕作出適當的求助及申領綜援,這種否定個人及家人生存需要的「情操」,實在「要不得」。領取綜援除了是每位香港市民應有的權利外,真正有骨氣的人,應該是勇於承擔家人需要,敢於為家人謀幸福;即使有需要時申請綜援,也不必退縮自愧。

當然,能夠令他們成為真正「有骨氣」的人,政府必須率先表現出「有骨氣」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檢討現時「僅足生存」的綜援水平,承擔為每個有需要援助的家庭及個人提供有尊嚴的生活外,另一方面是停止任何負面標籤「領取綜援」人士信息及程序,營造「了解、關懷」貧窮家庭的社會氣氛。《一百萬人的故事》已播完,香港真的不需要什麼用「悲劇」來編織「有骨氣」的故事,我們需要的是「有愛、關懷」的社會。

作者是註冊社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