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2009

人性

正生學生靜對梅窩噓聲 居民反對戒毒校搬入中學校舍
(明報)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就戒毒學校基督教正生書院申請遷入梅窩空置校舍舉行諮詢會。梅窩居民以兩大理由反對正生遷入梅窩,即「選址錯誤」,以及認為梅窩應開辦一所中學,避免區內學生「長途跋涉」往市區上課。逾3小時的諮詢會中,居民情緒激動,經常報以噓聲反對,兩度需要警員介入調停。有出席諮詢會的正生學生哭了出來(見另稿)。

民政事務處昨舉行「前新界鄉議局南約區中學的校舍未來用途」諮詢大會,政府派出保安局、教育局、社署等官員解畫。正生書院校監林希聖、校長陳兆焯亦有出席游說。
區內家長爭取建中學

逾200名梅窩居民手繫紅絲帶,簽名支持新界鄉議局繼續在梅窩南約區中學辦學,部分居民手持「一出一入四個鐘,何來時間去用功」等橫額。

諮詢會甫開始,保安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禁毒)黃福來花逾20分鐘簡介青少年濫藥趨勢、本港戒毒所等,遭民居四度中斷發言,有居民大叫﹕「爭取時間!」當黃福來說到「原則上支持正生書院遷入梅窩」、「明白居民意見」、「希望居民有包容的心」時,居民情緒激動,大部分人報以噓聲。

諮詢會舉行逾兩小時後,居民突然安排數十名小朋友,每人手持「出外返學四小時,原區就讀最適宜」等橫額,包圍林希聖、陳兆焯,兩人一直保持笑容,沒有惹起衝突。正生書院則派出20多名學生到場,他們全場靜默,以展示他們是一群改過的學生,以游說居民讓他們遷入梅窩。

居民逼近講者 警兩度調停
會場上亦有支持正生的人士,包括教過正生學生的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學科講師葉惠民。他在會上發言時,有居民兩度亦步亦趨質問他,因該居民表現激動,曾兩度需由警員調停。葉事後說﹕「無感到緊張,最多他前來打我……我認為應該為(正生)發聲。」他形容居民「非常野蠻」、「非常不友善」,直斥居民表面支持正生書院,但實質為自己利益。
居民以爭取原區增設中學為由,反對正生遷入梅窩,但葉指居民「混淆視聽」,稱南約區中學兩年多前停辦,反映收生不足,質疑梅窩是否需要一所中學。

居民最後響應呼籲擁抱學生
藝人陳敏兒亦專程到梅窩支持正生。她在諮詢會結束前說,明白梅窩居民疼惜子女的心情,但同時讚揚正生多年來的努力,認為梅窩民居與正生家長「同坐一條船」。她其後呼籲梅窩民居抱一抱正生學生,以示鼓勵。

最後,3名女居民因應陳敏兒的呼籲,走到學生跟前,與學生擁抱或握手。這時,場面靜了下來,氣氛得以緩和,校長陳兆焯亦站立鞠躬答謝居民支持。諮詢大會亦在這時候結束。
黃福來總結時表示,在諮詢會聽到市民意見,政府原則上支持正生遷往梅窩。保安局長李少光在另一場合說,當局理解居民的情緒,呼籲居民平心靜氣,用包容的心與各方溝通,使正生遷校一事可以圓滿解決。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政府出手太遲,至今忽然支持正生書院,錯失向梅窩居民解釋的機會,演變至今日群情洶湧。

正生書院20多名學生昨日出席諮詢會,其間一直保持沉默,聆聽居民意見。(尹錦恩攝)
逾200名梅窩居民昨日到諮詢會反對正生書院遷入梅窩空置校舍,不少人舉起「出外返學四小時,原區就讀最適宜」、「Local School for Local Needs」等標語抗議,其間一度情緒激動。(尹錦恩攝)

諮詢會期間,數十名小朋友手持標語,圍着正生書院校監林希聖(左坐着者)、校長陳兆焯(右),兩人一直保持笑容。(尹錦恩攝)

被嘲吸毒妹 女生忍淚:已戒了 (明報)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同一會場內,相對居民的「噓聲」和激動情緒,20多名穿著整潔校服的正生書院學生顯得很沉默。16歲的阿菁昨日全程坐在場內,嘗試游說居民,但一度被「噓聲」嚇至眼泛淚光。她說,明白居民有許多難處,「子女很早起牀往市區上課……但希望居民冷靜,接受正生書院遷入梅窩。」

明白居民難處
阿菁昨日往洗手間時,聽到有人稱呼她們「這群『吸毒妹』」,她當時心裏很難受,很想說一句﹕「我只是曾經吸毒,現在已經戒掉了。」

阿菁過了3年「索K」、濫服止痛藥、酗酒、男女關係混亂的生活,她自言性格反叛,未入正生前經常與損友為伴。直至半年前,她希望過回正常生活,遂自願入讀正生。經過教育,阿菁反叛的性格已有改善,與家人關係更變得融洽。

她表示,現時位於大嶼山的正生書院校舍環境惡劣,「曾有姊妹被蛇咬、下雨時滿地泥濘,不知何時會有大石滾落山……我很希望(正生)遷往梅窩。」

因盜竊被判感化令而進入正生的徐桐軒說,對居民激烈反對感到不愉快,但明白居民的處境。他期望正生能遷入梅窩,改善學校環境。

16歲的阿菁亦有出席諮詢會,她說有居民稱她為「吸毒妹」,令她感到難過,「我曾吸毒,但現時已戒掉了」。(楊曉楓攝)
 
16歲的阿菁亦有出席諮詢會,她說有居民稱她為「吸毒妹」,令她感到難過,「我曾吸毒,但現時已戒掉了」。(楊曉楓攝)

陳敏兒聲援正生 叫居民抱抱學生(明報)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昨日梅窩居民大會會場內,不少人對正生書院遷往梅窩的建議「噓聲四起」,但亦有人特地到來「撐場」,包括藝人陳敏兒。三子之母的她說,梅窩居民連日來反對正生遷入梅窩,已傷害學生的心靈,故她昨日特別推掉教會活動,前往梅窩為學生「發聲」,其間她更大喊﹕「梅窩嘅爸爸媽媽,過嚟抱一抱佢哋(正生學生)!」

陳敏兒說,明白梅窩居民的難處,但若是其子女行差踏錯,父母也盼望子女有機會改過,而正生書院就可讓學生重整他們的價值觀,能讓學生改過,重拾自信。

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學科講師葉惠民亦到居民大會「撐」正生書院。他說,日前與數名友人自發在中環往梅窩碼頭蒐集居民簽名,短短兩小時便收集到三四百個梅窩居民支持正生遷入梅窩。

葉承認,「亦有居民強烈反對,指罵我不是梅窩居民,沒有權表達意見」;對於民居反對,「我們會向居民解釋正生書院的運作,部分人會由反對變支持。」

講師:不應視為監獄傳染病院
葉惠民是香港茶道總會會長,曾教授正生學生茶道。他形容正生的學生有紀律、友善,而正生書院不應被視為「監獄」、「傳染病醫院」,期望透過溝通得到居民支持。

中大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學科講師葉惠民,昨日帶着三四百個支持正生遷入南約區中學的梅窩居民簽名到諮詢會。(楊曉楓攝)
 
藝人陳敏兒昨往梅窩支持正生書院,「易地而處,想想你的子女行差踏錯,父母均盼望有機會讓子女改過。」(尹錦恩攝)

岑樹基﹕社會沒有放棄你們! —談正生書院(明報)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最近有關服務濫藥青少年的基督教正生書院是否獲批遷往梅窩,使用空置多時的官立中學校舍,社會及地區人士普遍存在兩種聲音。第一種聲音來自認為有切身利益影響的梅窩居民:「戒毒學校」太近民居會影響治安(因會吸引學生的「不良」朋友到訪);設立「戒毒學校」會打擊梅窩旅遊及經濟(影響地區形象);有人甚至擔心因此梅窩樓價下跌,影響置業人士利益。有區議員指出梅窩有不少外籍家庭聚居,空置的校舍改作國際學校更為合適,可吸引他們的子女在那裏就讀。或說空置校舍位於市中心,更適合作其他的經濟用途。這種聲音表面上全部言之成理,卻反映出發言者欠缺對社會最近曝光率甚高的青少年濫藥問題作出承擔。第二種聲音是一種收藏的聲音,縱然從新聞中得知此事,心中也覺得正生「搬校」是好事,卻因「事不關己」,或對校園濫藥惡化的情况不明所以,復因近日「旺角鏹水彈狂徒」的惡行叫人更關注,也就沒有太多人就正生書院遷校事件發言。

筆者曾在教育界(中學)服務多年,近年轉為全職教會牧者及家庭教育工作者,多年來接觸不少學生及家長,深明青少年在消費享樂主義的氛圍下,面對不少成長上的挑戰和誘惑。在資源薄弱的家庭,青少年容易被忽略,加上教育制度偏重以學業成績分流,家庭關係疏離,青少年得不到足夠的愛與關懷,吸食毒品便成為心理上、朋輩關係上得到即時滿足及認同的便捷途徑。最近的名校生、小學生吸毒事件,只是進一步反映存在多時的實况——濫藥並非一小撮「讀書唔成、結黨生事」的年輕人所為,濫藥(更到位的說法是吸毒)早已滲入校園、滲入不同的社區,毒害青少年的身體與心靈。若不盡早作好配套,投入資源,一方面堵截毒品分拆進入校園,另一方面為已誤墮毒網的青少年提供教育和輔導,幫助受影響的家庭,我們與「旺角鏹水彈狂徒」無異,只是無聲無色地埋下一個「濫藥禍害」的社會計時炸彈而已。

正生書院不是一間戒毒所
反對正生書院遷校的人士對該校認識有多少?筆者曾於2002年在正生書院進行6星期全時間暑期實習(包括與一般已婚老師一樣,每周留宿3晚),與師生一同生活。正生書院不是一間戒毒所,而是一所在前教育署註冊的私立群育學校。學校透過一種「生命意義治療模式」,訓練學生面對人生問題,學習處事和做人。其教學理念採用「手教學模式」,老師不僅是老師,還同時擔任輔導員和教練的角色,提供融合了人生方向的教育、訓練和生活輔導。這種生命師傅式(life mentorship)的埋身相處,融化於中學課程及職業培訓之內。

政府在青少年濫藥的後勤支援工作上,並沒有針對性擺上任何額外資源。正生書院只靠社會福利署經綜援撥入之生活費及學費,以及背後之基督教正生會各個職業培訓中心的盈利,以及各界社會人士及教會的捐助維持運作。校內的同工薪酬偏低,教職員只是七折支薪,校長更是只得五折出糧(當年數字),若非有強烈的服侍心志,願意為青少年戒毒者「搏命」,這麼惡劣的教學及生活環境,同工早已另謀高就了。所以,他們願意委身的生命榜樣最為可敬,也深受同學的尊重。最使我感動的是,師生共同生活作息、共同勞動,搬沙抬石、除草清潔,甚至每天一同在開放式浴場冷水浴,以「家庭式治療社區」的概念,用十分具體、「有血有肉」的方法去教導學生,強調學生的工作及學習態度,以及群體生活的分工及責任感,透過生活進行訓練,重建學生的健康自我生命價值觀。筆者眼見一個個初入村的同學,經過同工愛心與紀律的督導,經歷接納與寬恕,真正做到「悔改歸正、出死入生」(正生名稱的由來)的目標。

一位網友曾質疑,有沒有具體證據證明正生書院的福音戒毒是有效的?是因為隔離的生活模式還是福音真有神效?我的親身體驗是:學生戒毒初期當然要透過適當隔離始有成效,但當他們的情緒及學習生活重回正軌後,學校就利用各種不同的半開放式職業訓練途徑,透過工作技能的培育,漸進式的社群接觸,讓學員不再感到被社會歧視及離棄。這種教育策略,對他們離校後重新投入社會有決定性的作用,這正是選擇「非隔離」的目的。我最欣賞校監林希聖及校長陳兆焯的豪氣:

學生接受訪問毋須打格仔
「正生的學生無論接受訪問或見報,都毋須打格仔。他們願意以真面目見人,更希望社會不要歧視我們的學生。打格仔即是侮辱我們的學生,他們不見得人嗎?」

今天我們為一所教改旗艦式的直資學校因管理不善需要交回辦學權而費煞周章,學校過千萬的盈餘,吸引20多個辦學團體火速申請接辦,好擴大直資教育服務的市場佔有率,為原有屬校接龍增取更佳的優勢,這原是無可厚非;然而一所成立超過10年,被譽為對社會有積極貢獻,讓「壞孩子」回頭是岸的學校,學生為什麼要在非法僭建、超額收生、殘破漏水的「現代籠屋」校舍內接受教育呢?垃圾焚化爐堆填區選址當然要謹慎,因有毒物質對人有害;但濫藥青少年與其他在學的青少年一樣,絕對是我們珍重的下一代,他們更不是垃圾,請不要在遷校選址上作出不合情理的關卡,讓學生們真正聽到:「社會沒有放棄你們!」

作者是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前校長、中文大學家庭輔導與家庭教育文學碩士,現職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堂宣教師、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小學校牧

正生書院現況(明報)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05:05


正生書院現時位於芝麻灣的校舍只有兩個課室,校內設施僅夠30名學生使用,但現時學生人數達121名,超額近3倍。校舍後山有塊巨石,土木工程署強烈勸喻校方遷出以免悲劇發生,日前勘察後評定沒有即時危險,校長陳兆焯苦笑,若遷校不成功,唯有祈禱大石跌下來擊中學校,才能逼政府正視問題。圖為學生擠在簡陋的校舍準備開餐。(李紹昌攝)
正生書院位於芝麻灣的校舍僅得兩個課室,不敷應用,學校唯有鋌而走險僭建課室。戶外課室處在簷篷下,下雨會漏水,學習環境非常惡劣。學校申請梅窩空置校舍兩年,至今仍未能遷校。(李紹昌攝)
正生書院~~~~~~支持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