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2009

生命的教育

黃洪﹕正面的生命影響——談正生書院遷校事件 (明報)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梅窩部分居民強烈反對正生書院遷入,引起社會關注及討論。居民「不要在我的後園」心態背後是認為正生書院遷入會為社區帶來壞影響。

筆者曾經兩次探訪在芝麻灣的正生書院,兩次都令我想起「正面的生命影響」。記得約四五年前,我第一次探訪正生書院。這是一次家庭活動,我與太太帶了兩個女兒,連同另外兩個好友家庭一起參觀正生書院。

在簡陋及擠迫的校舍內,我們看到一張張年輕的臉孔充滿希冀及陽光。學生在很擠迫而有些破爛的書桌上專心溫習、做功課。宿舍的擠迫情况更嚴重,碌架牀上有多塊牀褥,顯示有部分學生要打地鋪。小息時,一大班學生擠在半個籃球場大的沙地上活動,中午見到學生要輪流當值用大鑊做飯,然後排隊領飯。

以環境及設備而言,正生並不理想,但學生的精神面貌卻令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禮貌地與我們打招呼,亦大方地介紹學校的生活。他們表示脫離了舊日的朋友與社區,已經戒了毒;而這裏的老師與他們共同生活,對他們的關心令他們很珍惜現時的學習,希望能夠重新投入社會。我對女兒說,這些哥哥姐姐曾經吸過毒,但他們經已改過,你看他們在這艱難的環境仍能積極學習及生活,比你們在外面學校的學生更努力,是你們應該學習的精神。那次探訪對我們幾個家庭而言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我的女兒至今仍記得當日的探訪。

正生書院踐行生命教育
我第二次到正生書院探訪,是以研究員的身分前去。我訪問當中的少數族裔學生,他們多是尼泊爾裔。當我在2000年進行露宿者的研究時,已經留意到一群尼泊爾裔的青年在油麻地區露宿及吸毒,情况非常嚴重;但當我聯絡不同的戒毒機構時,它們表示由於語言的問題,所以無法為這些尼泊爾裔青年提供服務。對此我感到有些失望。

其後,香港融樂會一直協助這批尼泊爾裔青年,經過不斷努力,在眾多的戒毒機構中只有正生書院願意接納這些尼泊爾裔青年,為他們提供戒毒以及學校服務。當知道這消息後,我對正生書院更加尊敬。當本地的大機構都以資源不足,同工語言不通等理由不願為這群最弱勢的吸毒青年服務,正生書院在沒有政府資助、資源嚴重缺乏、學生人數嚴重超收的情况下,仍然願意為這群尼泊爾裔青年打開大門。

在那次的探訪訪問中,我們訪問了尼泊爾裔學生的情况,他們表示與本地的學生相處得很好,經常一起玩及向他們學廣東話,而老師亦對他們一視同仁,他們得到的關心與本地學生無異。在這次探訪,我看到正生書院同工「有教無類、容讓差異、接納不同」的高尚精神;這令我很感動,證明香港人也能「不自私、不歧視」。

正生書院不單是香港唯一的青少年戒毒學校,而且是一間踐行生命教育的教育和服務機構。老師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非常成功,這幾天正生學生在出席居民大會、面對傳媒時不亢不卑的態度,誠心要求梅窩居民能夠接納他們,令人欣賞。對我而言,正生書院為梅窩社區帶來的不會是問題及壞影響,反而是正面的生命教育。正生書院師生所持的正面的生命態度,不單是梅窩,更是香港重要的資產,我們要好好珍惜及發揚。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