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010

求學不是求分數???

大家發不發覺, 有時自己對處境也很無奈, 不是我又怨什麼而是今天看完節目後覺得: 為什麼要讀書<在我家便有2大派, 1派是我媽跟大, 小舅父, 他們覺得,讀好書, 上大學, 找份穩定工作不過我過身了的三舅父便有另一個想法,讀書是求知識, 利用知識令自己更了解這個世界我小時他便跟我說:讀萬卷書跟行萬里路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不過在此之前, 你一定要有基本的知識, 因為知識是給你有個基本的認知不知不可怕, 無知才是最可怕當每有不明白的地方時, 先想想我是不明白什麼再想我可以從那找到答案所以我自小有什麼想知時, 圖書館便是我會去的地方, 有時甚至可以它關門我也不想走不過人越大, 有時會覺得,讀好書, 上大學, 是不是便為了找份穩定工作我現在也讀了4年會計了, 証書考不到工作實習也沒有了現在也為找工作煩, 因為最近從報章得知大學生的失業率很高不讀書便要失業, 那究竟求學是為了什麼, 只是求分數

在考試為篩選的機制下,香港學生以應付考試為最大的任務;然而,也有部分學生不甘於扮演「考試啤機」下的罐頭角色,要活出屬於自己的模樣。

09年夏天,一封寫給總理溫家寶的信吸引了傳媒的鎂光燈照射到中六學生鄭詠欣身上。鄭詠欣修讀預科的通識,慢慢培養了批判思考,更從通識科老師身上學會為正義而發聲,為內地維權律師許志永被補而寫信給溫總,力陳公義的可貴。關心社會時事而又敢於抱不平的鄭詠欣,慨歎逃不過考試制度的遊戲。她現正積極應付公開考試,為大學的入場券而奮鬥,以追求大學那更自由的學問空間。

教改標榜打破過往文理商分科學習;新高中強調批判思考、自由學習。 中四學生關証顥是第一屆新高中學生,修讀物理、生物和歷史和通識,三年後才面對文憑考試。他認為課堂氣氛影響了學習樂趣,上課未能專心,平時分表現欠佳;不滿足通識課堂內的知識,倒自行在網上搜索有關能源環保的知識,身體力行節省能源。

中五學生是末代會考生,李家俊就是其中一員。他沒有埋怨末代會考生後沒退路的現實,倒慶幸不是新高中的第一屆學生,因為新高中的第一年,沒有過往考試卷可循,不知考試的深淺,也不知文憑試的學歷認受性。即或順利升讀中六,他也要轉用英語學理科,實為語文政策朝令夕改的犧牲品。經歷教改的政策,李家俊深深體會學生沒有話語權,唯有力求不被政策壓扁。

逃不過考試的關卡,仍有部份學生努力尋找自己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