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2010

電影的威力 (轉自Helen的淺評集)

早陣子, 一套《阿凡達》, 令全球的人也關注環保的課題, 更成功挽救了亞馬遜熱帶雨林區, 而最近, 另一套電影亦因為在柏林影展得獎因而將一條街的命運改變了我說的不是在其他地方,而是一向是有東方荷里活之稱, 亦是我們生活的香港而能夠改變了瀕臨拆卸重建命運的電影便是《歲月神偷》當然被改變拆卸重建命運的街叫永利街

主人翁是校內的頑劣學生,讀書懶散,屢次受罰。他的哥哥進一是名校學生,擅長跑步,多次得獎,兩兄弟雖然不時互相作弄吵架,其實感情深厚。一家人居於街尾,經營鞋店,父親默默耕耘,母親樂天堅定,深信凡事皆有希望。儘管生活艱苦,不過一家人仍努力面對。可惜哥哥不幸患病,就算用盡辦法,最後還是辭世。歲月偷走了童年,但偷不走永留心內的回憶。

透過導演的童年,例如簡陋的房屋,鄰居圍坐吃飯、談笑、互助的情境,甚至貧富懸殊,還有當時「上下皆貪」的惡劣情況也是歷歷在目。電影巧妙地利用小男孩的魚缸和童年經歷,讓觀眾回顧當時的一切,就算現實的時間溜走了,光影仍在。小孩及年青人從中可以了解過去,既認識上一代的事物,還有生活的種種,有甜有苦,亦是這套電影其中一個特點,難怪也吸引外國的青年人,當然也引起本地觀眾的共鳴。當然,已不是第一次看「獅子山式」的劇情,新意不多,不過仍是有它的價值。

當老一輩懷緬過去,想起以前的風光及熟悉的人情味,而新一代將過去看似不可思義、新奇有趣之時,也需要意識到,過去的回憶有一定的價值,但肅貪、扶貧、城市的改進等也是必須的。保育不是不好,不過缺乏長遠而詳盡的規劃,而且過分「保留」亦不一定是好。如果電影不是得獎,就代表永利街一定會拆掉重建吧? 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考慮保留它,還有周邊地方長期的保育發展,而是因為部份外國人對電影有所評價,才匆匆「保育」? 就算地方留了下來,沒有適當的計劃 (例如建築物保留之後的用途及日後的發展,而不是單靠政府補貼),保育的真正意義又何在? 近來活化工廠大廈也不是不好,但可能需要衡量它們「歷史價值」才可以留下,而不是一下子都活化,令到那些工廠大廈都不只有商業用途 (例如酒店、商廈、骨灰龕等),而忽略地皮可以有其他更好的發展,例如藝術、青少年或家庭發展等。電影再一次引起大家對歷史保育的注意及討論,未必是它的原意,但這絕對是城市正常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

除了回顧歷史,回看過去的生活,戲中的人情味,還有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感情,相信都是電影能夠打動人心的原因。雖然生活艱苦,而且哥哥英年早逝,但父母仍努力維繫家庭,亦甘心為孩子付出,甚至令到原本頑劣的弟弟明白生離死別而成長。有些孩子一早已經面對至親離世,面對心靈衝擊,又有更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以為眼前一切理所當然,不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而且生命脆弱,至親可能隨時離開,所以青少年其實很需要學習生命的無常,還有如何面對生死。因此,個人覺得這套電影真的很適合青少年,簡單但不落俗套的劇情可以啟發他們對生命的思考,明白歲月一瞬即逝,要把握眼前,珍惜自己的生命、家人、朋友、還有學習的機會。

時間的力量不容抗拒。是對過去的懷念,更重要的是不會被歲月偷走的愛與親情。

不過從馬頭圍道45J 塌樓一事,令政府用盡辦法,加速舊樓重建,各個重建項目也立刻上馬。發展政策上更把強制拍賣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究竟業主市民,有沒有受影響?得益又有多少?透過永利街的保育行動,和一個個唐樓的住戶,反思香港的唐樓長遠發展。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亦會在專訪中,詳談如何平衡發展和保育需要。

Helen的淺評集

歲月神偷 - 维基百科

 Picture

留與拆@新聞透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