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2007

窮人做生意???

世界越來越困難薪金少少,但工作多多,壓力又大若不好運遇到有些老闆不懂得做但又說你錯,下班時候才回公司給一大堆工作你做時更可憐而且最近看到新聞看到從事紮鐵的工人罷工要求加薪,弄得很惡劣,又難怪工作10小時才得HK$800元的日薪,更不是每天也有工開,怎養家也有業主因巿道好轉便瘋狂加舖租,將小商戶趕上街頭,逼出小朋友為幫補家計,每天早十晚十一的伴隨着家人叫賣,八號風球也要工作,還有時還可能被有些執法人員屈打成招不過最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跟我一樣, 經常聽到社會企業,又說是什麼政府扶貧大計之一(扶我,我也很貧)但什麼是社會企業做生意跟扶貧,本來看是對立的(為了賺$$,不擇手段)怎樣可以拉在一起與我們又有什麼關係

社會企業夢

社 會 企 業 的 定 義 , 是 以 協 助 弱 勢 社 群 等 作 為 目 標 , 以 商 業 運 作 的 企 業 。

marie 與carol , 一 個 香 港 人 , 一 個 台 灣 人 , 在 美 國 讀 書 時 認 識 , 還 有 一 個 社 會 企 業 夢 , 她 們 的 概 念 在 哈 佛 大 學 一 年 一 度 的 商 業 企 劃 比 賽 中 脫 穎 而 出 , 不 但 獲 得 校 方 頒 發 的 1.5 萬 美 元 獎 金 , 還 得 到 不 少 創 投 基 金 垂 青 , 成 立 了 公 司 , 現 時 在 中 國 雲 南 和 青 海 地 區 , 進 行 兩 個 社 會 企 業 項 目 , 包 括 建 設 犛 牛 奶 酪 廠 , 研 製 犛 牛 毛 製 品 等 項 目 , 幫 助 牧 民 脫 貧 。

事 實 上 , 中 國 西 部 雖 然 有 豐 富 的 資 源 , 但 卻 缺 乏 市 場 資 訊 和 銷 售 渠 道 , 蘇 芷 君 希 望 可 以 擔 當 起 橋 樑 的 角 色 , 好 似 將 收 購 自 牧 民 的 牛 毛 製 成 圍 巾 , 質 量 可 以 媲 美 茄 士 咩 , 而 引 進 海 外 的 牛 奶 加 工 技 術 所 製 成 的 奶 酪 , 更 受 大 型 酒 店 和 餐 館 的 歡 迎 , 直 接 增 加 牧 民 收 入 是 短 期 目 標 , 長 遠 而 言 , 希 望 能 增 加 受 助 的 牧 民 家 庭 , 並 把 盈 利 盡 量 投 放 在 當 地 的 社 區 建 設 上 。

特 首 曾 蔭 權 的 扶 貧 大 計 之 一 , 是 要 推 動 「 社 會 企 業 」 , 但 很 多 香 港 人 都 不 清 楚 社 會 企 業 與 非 牟 利 組 織 或 慈 善 團 體 有 甚 麼 不 一 樣 , 本 集 將 會 透 過 兩 人 的 親 身 經 歷 , 講 述 她 如 何 將 扶 貧 的 概 念 , 以 商 業 運 作 的 形 式 予 以 實 現 。

創富濟貧兩女傑 - 華爾街日報 2007年11月30日14:24

誰說慈善事業和企業利潤是魚和熊掌的關係﹐不可兼得﹖

在與西藏交界的青海省﹐一位香港姑娘和一位台灣姑娘正通過一個名為Shokay的新興社會企業幫助數千名牦牛牧人改善生活。該公司從牧人手中購買柔軟的牦牛纖維﹐然後製成上等的“牦牛開司米”毛毯和毛衣﹐出售給富裕的城裡人。

你該如何增加中國西部地區牧民的收入﹖這些人居住的地方可能距離最近的公路也有七個小時車程﹐更不要說去集市了。第一步﹕考察他們的財產中還有哪些未被挖掘的潛在價值。

28歲的香港姑娘蘇芷君(Marie So)和26歲的台灣姑娘Carol Chyau正是這樣做的。去年當她們還在哈佛大學攻讀國際發展的研究生時﹐兩人抽出六週的時間進行了一次旅行。她們的目標是要發現一個社會問題﹐然後用一種可獲利、可持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兩人走訪了西藏高原上的貧困牧民。她們注意到牧民們冬天會把牦牛聚集在棚屋附近﹐而夏天則會遷移到大山深處去﹐在那裡放牧牦牛。兩人想﹐為什麼不找個方法來從這些動物身上獲得更多的價值呢﹖

現 在﹐她們創立的盈利性社會企業Shokay(www.shokay.com)從青海省3,000多位牧民那裡收購牦牛纖維﹐然後織成圍巾、毛毯和披肩﹐並 在香港、台北和美國的高端商店中出售。她們以類似手法經營的另外一家企業──美香奶酪(Mei Xiang Yak Cheese)則利用了牦牛奶﹐只是規模要小一些。

這兩家企業的利潤最後都歸到兩人在 香港註冊的非盈利組織──Ventures in Development﹐她們都從這個組織拿工資。然後這些錢會被用於社會發展項目和社區研究。比如﹐從今年開始﹐買不起牦牛的牧民可以租一頭﹐然後把牦 牛纖維賣給Shokay﹔她們還會對牧民進行培訓﹐教他們如何只把牦牛最柔軟的纖維梳理出來。不僅如此﹐Shokay還成立了一個編織合作社﹐旨在向人們 ﹐尤其是婦女提供更多的收入來源。

蘇芷君和Carol Chyau計劃最終將Ventures in Development發展成為主要在技能、知識和資金方面為該地區其他社會企業提供支持的機構。

蘇芷君說﹐該地區有那麼多的企業家﹐人們確實需要挑戰自我﹐重新思考慈善事業的根本。她認為﹐這需要將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深刻理解一個社會問題﹐發現一種社會需求﹐並找到一個創新的、可持續的方法去滿足這一需求。

STEVE MOLLM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